又是一年處暑到。這一節氣宣告著暑天正式結束,為保障高溫季節天然氣供應,中國石油交上了一份什么樣的答卷?面對即將到來的供暖季,天然氣再一次挑動著人們敏感的神經,中國石油是否已經做好迎戰寒冬的準備?
8月22日至23日,中國石油天然氣銷售業務2019年年中工作會議在廊坊舉辦,會議總結了今年以來中國石油在天然氣銷售業務方面取得的成績。
今年前7個月,用戶總量突破1000萬戶,非氣業務全面推進,同比增長51%,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。
天然氣銷售管理體制改革以來取得了哪些成效?
2018年以來,中國石油全力推動天然氣銷售管理體制改革落地,大力發展天然氣銷售終端,天然氣終端運營管理水平提升,終端銷售位居國內首位。昆侖能源有限公司2018年全年和單月銷氣量均創歷史新高。
天然氣銷售管理體制改革以來,中國石油嚴格執行國家價格政策,根據市場需求合理把握資源引進節奏,保證國產氣全產全銷,有效保障民生用氣。
天然氣銷售平穩有序,產業鏈運行機制更加順暢。銷售計劃嚴肅性和符合率進一步提高,實現產業鏈良性互補,健全完善以接收站和工廠為基礎、以自有終端為依托的液態銷售體系,1-7月份,LNG加工量同比增幅超過70%。
圓滿完成保供任務。2018年中國石油充分調動全產業鏈力量,全力增加儲氣庫采氣、LNG氣化及互聯互通進氣量,協調推進21項互聯互通工程按期落實,精準鎖定民生需求,構建全方位的應急協調機制,成功應對去冬今春天然氣需求再創新高的嚴峻考驗,堅持與市場各方共擔保供責任,有效履行政治責任。LNG接收站擴建工程按計劃推進,經營管理不斷加強,科技創新和信息化建設取得積極進展。
終端銷售如何提質增效
天然氣作為助推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體能源之一,在當前供需關系緊平衡的發展階段,供應的穩定性牽動著大眾的神經。中國石油作為國內最大的油氣生產商和供應商,作為國企“種子隊”,肩負著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貢獻石油力量的歷史使命。從歷次油氣緊缺的事件來看,往往堅守市場,保民生的最后一道屏障,始終是國有企業。
由于國內天然氣資源稟賦較差,產量無法滿足快速增長的消費量,而進口氣價格高,在價格政策“天花板”的限制下,造成天然氣批發環節長期巨額虧損。中國石油在嚴守國家價格政策的前提下,有力保障民生用氣,引導市場在公平條件下均衡發展。進入終端,就是對沖高成本資源帶來的巨額虧損,推動資源價值合理回歸。
進入終端市場,把“減稅降費”的紅利直接傳遞到最終消費者,助力地方經濟發展,服務民生用氣。
根據國家能源戰略部署,天然氣被列為主體能源之一,《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(2016-2030)》明確要求,到2030年我國一次能源結構中天然氣占比將達到15%左右,意味著2030年我國天然氣需求將接近2018年的兩倍。天然氣作為清潔能源,發展空間依然巨大。天然氣銷售將進入黃金10年。
中國石油堅持協調發展、開放發展和共享發展的理念,大力發展天然氣終端,促進生態文明建設。
樹立合作共贏的發展理念
當前,在市場競爭加劇、行業利益格局加速調整的復雜環境下,天然氣銷售業務面對轉型升級需求迫切,改革、保供和創效三重壓力并行的艱巨挑戰。
隨著國家天然氣產業深化改革方案的實施,資源供應多元化,終端市場參與競爭主體多元化,中國石油強調依法合規處理好與合作伙伴的競合關系,尊重每一個合作伙伴,無論企業大小,一律平等相待。
在市場開發過程中,面對產業鏈不平衡、不充分、不可持續的深層次矛盾,中國石油統籌局部和全局,立足現實,著眼長遠,實現上中下游均衡有序的協調發展。
中國石油倡導服從行業市場化改革大局,服務統一開放、公平有序天然氣市場體系的建立,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公平接入,加快市場化交易模式探索步伐,合力構建以大型國有油氣公司為主導、多種經濟成分共同參與的開放發展。
中國石油追求與其他央企、地方國企、民營企業乃至外資企業、國際合作伙伴,戰略對接、優勢互補,締結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,一同做大市場,實現共同發展,有效帶動上下游相關產業,歡迎各利益相關方搭乘中國石油天然氣業務高質量發展的“快車、便車”,實現民生改善、經濟企穩、環境向好、產業振興、各方受益的共享發展。